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8122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朝市以商贾之间的货物批发交易为主,大市以前往购物的主要为城市的普通消费者,夕市以参加交易的“贩夫贩妇”为主,他们在王城购买商品,向城外的小集市贩运,是为城市市场向农村市场的辐射。这一时期,凡是商品交易,都要由叫做质人的官员为买卖双方立书契券约,以避免纠纷。汉代市官除了过去已有的基本职能外,还负责对市场中营业的商人进行登记,并定期检查度量衡。唐代,市场上出售的器物以及绢布之类,如果粗制滥造,偷工减料,销售者杖六十。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开封城市商人开始建立自己的组织,这就是行会。行会制定行规,承担政府对城市商业管理的部分职能,而政府也由过去全面的直接管理逐渐变为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城市商业的间接管理。

——摘编自林成西《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管理》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仍为农业国家,粮食作为最重要的生活资料,自然成为英国商人们囤积的首选商品。为限制和打击商人的这种行为,英国颁布了爱德华六世第5及6年法令第14章规定:“禁止囤积居奇、抢先批购商和居中转售商之法令”。据记载,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时常出现“农业歉收粮食供不应求粮价上涨”这种恶性循环,1527年,“命令调查委员会成立调查粮食囤积”。为了有效管理商业市场,英国各郡郡守及治安法官将每郡分为若干区域,由各区的要人分别组成陪审团,协调市镇面包商、酿啤酒商及私人购买者所需粮食问题。这种措施有利于维护传统工商业者的道德,在客观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当时乃至后世的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商业投机及其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先秦至北宋城市商业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治理商业的原因,并说明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及近代早期英国对商业及商人的管理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都城纪胜》记载:“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敬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商品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20-08-10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四,试从经济政策的视角说明当时“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2021-07-27更新 | 1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分清角度,从三个方面回答)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概括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仔细审题,只答四点)
材料三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材料四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轨迹,并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选一个时间点作答)
2017-12-28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