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81737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财政管理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分灶吃饭”。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7—1993年,实行“多种形式包干制”。在1985年针对地方增收积极性下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的困难局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具体包干方法包括“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等。财政包干制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制订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然而,地方政府过度看重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地方在与中央的财政博弈中,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获取自身利益,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在财政包干体制下,税收优惠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税收调节功能弱和产能过剩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突出。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财政包干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得不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分税制在提高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的行为模式。首先,税权划分增强了中央的财政集中度,扭转了中央财政困难局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显著调动了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其次,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并通过辖区间的经济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等,但是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不足。

——摘编自吕冰洋台航《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发挥两个积极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财政包干体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税制改革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百年“张裕”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它经过了产生——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材料二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请回答:
⑴“张裕”公司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世界著名企业。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功发展的原因。
⑵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⑶综合上述材料,张裕公司的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
2016-11-27更新 | 2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货币与国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二、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准其照常行使。其发行数额,即以截至11月3日止之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确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换回。

三、法币准备金之保管及其发行收换事宜,设发行准备委员会办理。

四、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1935年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五、旧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契约,应各照原定数额于到期之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之。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张建平、李安《孔氏家族全传》

材料三   人民币发行的简表

开始发行时间发行的面值人民币发行简要说明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
50000元、5000元、500元、50元、5元等12种解放战争时期发行。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3月
10元、1元、1角、1分等l1种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行。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lO元、1元、1角等7种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发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100元、50元、lO元、1元、1角等9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币制改革的作用。
(3)请参照材料三中前三套人民币发行的简要说明,在对应的表格内为第四套人民币发行编写简要说明。
2019-10-25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分配制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4月1日,我们(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次试验了一条生产装配线,我相信这是安装在生产上的第一条流水线。1914年1月,我们宣布并实行了一项利润分成计划:将工人工资由每天最低2.34美元提高到5美元,并将每天工作由9小时缩短到8小时。我们这项计划是想把公司预期利润的一部分提前支付给在公司工作6个月以上的工人。如果预期利润不能实现,那么工人的工资水平将回到从前……我们如果支付高工资,这些钱也要被(工人)花掉,一旦商店的老板、批发商、其他行业的生产厂家和工人更加富裕,那么他们反过来又会刺激我们的销售。
(据亨利·福特《我的生活和事业》)
(1)据材料一,指出福特公司在生产方式上的创新,概括说明福特公司进行工资改革的意图。
材料二 1919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以往,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一直称这种制度为“余粮收集制”(或“余粮收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粮食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史学界对苏联史的误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法反映出的主要差别,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
材料三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统计表(单位: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016-11-27更新 | 6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