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82462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

6条:个人不得以特别定造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

8条:新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537条: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1134条:依法成立的装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1598条: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

—一《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同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谢冬慈《中华民国民法典》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维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3)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3-02-26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是怎样起步的?
(2)材料一中作者反驳普遍传闻评价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1956年底,第一个到“红色中国”的北美记者、美联社的兰卡什尔在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了关于中国的预见性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兰卡什尔写道,“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蚂蚁山”上的理想与奋斗》——西方媒体的六十年“中国故事”


(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50年代末,中国这部“超级机器”高速运转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4)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2020-01-10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风雷激荡的变局。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勇于学习、敢于改革,最终化“危”为“机”,探索出成功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1921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938年)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犯了什么“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是如何纠正这个“错误”的?纠正的结果如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谓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正确性。由此,中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07-14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