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8307260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就斯大林提出的战后要削弱德国的想法如此回答:“英王陛下政府还没有做出任何关于肢解德国的决议。但是原则上不反对肢解德国。”1943年,艾登提出了四种不同的重新划分德国版图的政策。1944年英国战时内阁副首相艾德礼提出:“我们想要德国能够支付战争赔款,我们想要尽量减轻占领军的负担,而且我们认为德经济的复兴对于欧洲的经济繁荣是非常重要的。”艾登认为赔款和肢解问题确实要放在一起考虑,而且肢解问题要慎重考虑。在对德占领初期,英国与法国在对德政策上有着微妙的关系。1946年到1947年,英国着眼于加速西方占领区的合并和统一;排除苏联插手西方占领区事务,特别是排除苏联加入对鲁尔的国际共管的可能性。

——摘编自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德政策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德两国海军在北大西洋海域摩擦不断,l941年9月4日发生的“格利尔号事件”开启了两国之间“未宣布的战争”,美德双方这种有限的海军对峙很快演变为全面军事冲突。以此为契机,有效改变了美国国内的消极厌战情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高层主战派完全掌控了二战期间的美国政局,“见了就打”海军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利坚从偏安美洲的中立国转变为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正式成员,自由国际主义的外交理念最终成为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格利尔号事件”促使美国政府确立了全面遏制并摧毁纳粹德国的国家大战略。

——摘编自王道《美德海军不宣而战的诱因——“格利尔号事件”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德海军不宣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2018-05-20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美国政府建立战争信息署作为国家战争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国内运用多种媒介向民众进行战争动员,战争海报宣传得益于其灵活的特性与一战时良好的宣传成效,在二战期间再次得到美国政府的青睐。国内的爱国艺术家依据政府的战争需求绘制相应主题的战争宣传海报,美国童子军在全国各地及时分发宣传海报以确保民众获悉国家政策。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民众与政府紧密合作下的战争海报宣传,对美国赢得民众对政府参战支持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美国战争海报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海报宣传的作用。
2022-08-15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美国、英国与苏联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划分问题上,开始打起各自的算盘。在中国抗战问题上,美英认为:已经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达六年之久并做出巨大栖牲的中国,无论是对日作战还是战后有效地遏制苏联的势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扑朔迷离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围绕中国是否加入同盟,以美英为一方与苏联之间不断进行讨价还价。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在莫斯科签署了《普遍安全宣言》,声明:四国将采取联合行动,誓将这场反抗各自敌人的战争进行到底。四国认为,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有必要在国家不分大小、主权平等的原则基础上,在适当的时候尽早建立一个公认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叶永坚《傅秉常与美英苏中<普遍安全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遍安全宣言》签订时“扑朔迷离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遍安全宣言》签订的意义。
2019-02-02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