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8317320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收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代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2)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二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标题)①        
(一)(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A.其方式是②        
B.其作用是“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小标题2)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三: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方视察》

材料四: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四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著作,1844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1845年姚莹写成《康輶纪行》,1848年徐继畲编成《瀛寰志略》,何秋涛著成《朔方备乘》,梁廷枏写成《海国四说》。这些著作,有些是关于世界地理历史的,有的是关于中外关系的。这一时期中国人所看到的还仅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并且主要是坚船利地,因此最初表现出来的学习西方的意向也主要是仿造船炮。

——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等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之中,而资产阶级的成长及其知识分子代表意识形态的转换,促使维新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痛陈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对制度层面进行全面革新,使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诸领域。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40年代国内出现介绍西方的著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及原因。
2022-02-25更新 | 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剂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国民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中国人“救治行动”的特点。指出“温药慢治”与“猛药重治”分别指什么事件及其它们的共同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良方”的含义。
2023-04-03更新 | 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摘选自《新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人”看来“中国”有哪些特征?对这些特征的强调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
2020-01-07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