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8342451
下面是画家黄紫霞针对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创作的漫画《国军远征的第一把刺刀!》。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抗战形势出现了好转
B.日军合围中国的企图破灭
C.中国抗战已转入全面反攻
D.中国抗战走向了国际合作
【知识点】 全民族英勇抗战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C.争取民族战争胜利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019-11-19更新 | 5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2016-11-22更新 | 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1889-1962)抗战前创作的戏曲有《黛玉葬花》《晴雯补裘》《黛玉焚稿》等;抗战时期创作的有桂剧《梁红玉》《木兰从军》等。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动荡年代人们借戏剧逃避现实
B.戏剧有利于传播国家民族观念
C.戏剧的教化功能开始发挥作用
D.戏剧的大众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8-05-13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