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8364335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6.42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迵民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经济非常发达,近代被迫进行经济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结合所学,从改进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角度,分别列举一例证明这一特征。

材料二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刘铭传1880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3)依据材料三,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

2018-06-11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

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图一)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图二、三)

展览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图一图二的现象与图三反映的现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2)试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3)较之古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条件基本没有改变,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展览二、三的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18-04-25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斸,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白云翔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什么共同的主题?其中哪一则最有实证性,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如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8-04-20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