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2 题号:838262
海洋是生命摇篮、交通动脉和经济血液,对人类至关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附近的“不幸”太恐惧了,被迫很快返航。
(1)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英雄是谁?推动英雄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观点,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大交换:植物、动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493年

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编自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十六世纪,原产美洲的农作物玉米传入中国。相比中国传统的稻、麦等粮食作物, 玉米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强,抗灾能力强,“但得薄土,即可播种” “虽山巅可植,不滋水而生” “盘根极深,西南山陡绝之地最宜”。在清代生产技术下,玉米亩产可增加10%左右。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玉米种植带动了遍布全国的开垦陡峻山岭的过程移民蜂拥进入了南部中国的浙江西北山区、皖南、云南、广西和贵州的山地。这些地区的,甚至最南部的开化、广南和普洱三府中,曾以疟疾流行文明的原始森林,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已被湖南、湖北、四川和贵州的移民砍伐殆尽。

——摘编自陈亚平《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并简评哥伦布大交换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入中国所带来的变化。
2020-06-15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历史上,货币的统一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促进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


材料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


材料四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无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符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无需应现,抵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慎修《晋商盛衰记》


材料五: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信息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
(4)根据材料四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
(5)据材料五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
2016-11-18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   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