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文化类热点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7 题号:841419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晚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逐渐衰落,京杭大运河经历了500多年的辉煌之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有着千年历史的运河漕运终于寿终正寝。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二:19世纪,欧洲国家在大力修建铁路的同时,还大规模开凿运河。鹿特丹的新河道和阿姆斯特丹的北海运河使荷兰成为通向德国内地的重要转运站。德国人开凿了基尔运河。在不列颠,曼彻斯特运河的开凿使远洋船只可以深入到北方工业区的心脏。其中最负盛名的则属苏伊士运河,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据《简明世界通史》下册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以来,中国京杭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导致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泉州记忆

20217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1)某小组对泉州历史产生了兴趣,梳理了下列泉州历史年表(部分),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一   泉州历史年表(部分)

朝代泉州历史概况
唐朝中后期后,受①影响,原本东西方交往通道——②受阻。泉州开始发展为中国南方重要港口,勾连传统印度洋贸易。
1087年,在泉州设置了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③,当时主要出口的商品有
④等。大量藩客开始定居在泉州,形成了独特的藩客社群。
海外贸易达到全盛,进出口商品多达百种。1352年,泉州城扩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等都逐渐定居在泉州城中。
明成祖在位期间的“⑤ ”被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顶峰,最终于泉州归来上岸。而后,由于明朝颁布的⑥政策,泉州海外贸易受到限制。
经历了几禁几弛的过程,最终在1842年《⑦》签订后,沦为厦门港附属港口,走向没落。

材料二   某小组收集的部分史料情况表

史料   名称史料   内容摘要
在泉州发现的艾哈玛德墓碑(1292年)这是一位穆斯林,该墓碑上介绍了其家族历史,并提到“葬于艾哈玛德家族母亲的城市——刺桐”。
《宋会要》其中提及宋高宗时期泉州港口税收增加了五倍。

材料三   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每一个商人,必须付自己投资的总额百分之十的税收,所以君主从这个地方获得了巨额的收入。……这个地区居民崇信佛教。

——《马可·波罗游记》(节选)

(2)该小组搜集了两则史料,这些史料能否论证《马可·波罗游记》(节选)中的描述?请具体说明理由。

材料四   泉州系列遗产遗址(部分)

(3)为了更了解泉州,该小组寻访了泉州申遗的部分遗址,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及结合所学,归纳出宋元时期泉州港口繁荣发展的几大要素。

该小组发现泉州在2018年也有申遗,但最终未能成功列入。小组成员对比了两次申报报告,发现本次遗产区面积是上次申报的五倍之多,且都已经有了相应的保护规划。

材料五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其遗产点突出阐释了这一地区的地域一体化结构以及……,使其在10-14世纪亚洲海洋贸易的高度繁荣阶段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商贸中心和关键节点。该遗产展示了泉州对东亚、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估报告(节选)(2021年)

(4)综合上述几则材料和所学,谈谈本次泉州申遗为何能成功。
2022-06-12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罗马与汉朝

材料一 (罗马)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摘编自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 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战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西汉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统治盛极一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帝国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疆域、对外交往等几个方面分析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并对比其与罗马帝国统治的不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共性与差异的角度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2022-02-10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猛虎在自然界作为兽王的统治正如天子统治天下一般。自西周以来,皇帝设置虎贲卫士作为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虎贲一词,孔安国在《史记集解》中解释为“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据《周礼》记载:“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知之……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及葬,从遗车而哭。适四方使,则从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汉平帝时,将汉武帝设置的保卫君主的御前部队改称为虎贲军,由虎贲中郎将统领。东汉时期,虎贲中郎将大致由三类人员担任。一是经学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二是外戚,三是权臣。虎贲中郎将虽然掌控的武装规模较小,但负责皇室守卫和政治礼仪,常常对朝廷政治特别是皇帝产生重大影响力。从王莽开始,虎贲作为九锡之一,成为权臣取得皇帝地位,即将墓夺皇位的重要表现。

——摘编自陈怀宇《装饰与象征:中世纪视野中的猛兽与王权》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的活动使很多野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十七世纪,渡渡鸟在非洲灭绝,堪称恐龙之外最震惊的灭绝事件。在18世纪后,一些原属贵族享受的物品,如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也开始出现在普通人的家庭。象牙在欧洲高额的利润诱使殖民者前往非洲内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南非与非洲西部的沿海地区,大象已经灭绝。随着1847年伦敦动物园的开放,来自殖民地的动物使伦敦市民大开眼界。动物园按照动物的来源地区分门别类,使游客们感受到了大英帝国的辉煌,也使得动物园获利颇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动物园鼓励殖民者到非洲等其他地区捕获新的动物。这种行为甚至得到了科学协会与政府的支持,因为随着科考的进行,帝国的政治势力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在科考人员眼中死去的动物与活体动物一样重要,其数量越多,越能体现帝国强大的征服力。

——摘编自刘彬《新维多利亚女性小说中的帝国动物话语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虎贲军的职能,并分析虎贲制度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皇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伦敦动物园来自殖民地动物增多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动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019-04-22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