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848490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隋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善于治理国政的皇帝。他登基时,正值荒年,再加上南北朝末期那些小朝廷的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以至民怨沸腾,人心不稳,国库空空。他巡查回到长安后,要求各级官员和全国人民从吃食到着装都务必节俭,并带头以身作则。

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唐太宗常叹息:隋帝只怜惜粮仓不怜惜百姓。

——摘编自《隋文帝节俭治国》等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回答隋文帝节俭治国的原因。
(2)挖掘上述材料中有关粮仓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今日户口日增,而各省田土不过如此,不能增益,正宜思所以流通,以养无籍贫民。……西陲平定,疆宇式廓,辟展、乌鲁木齐等处在(到处)屯田,而客民之力作贸易于彼者,日渐增加。将来地利愈开,各省之人将不招自集,其于惠养生民甚为有益。”
“思新疆底定(平定)以来,缘边一带,如安西、辟展、乌鲁木齐等处,地多膏沃,屯政日丰。原议招募内地民人前往耕种,既可以实边储,并令腹地无业贫民,得资生养繁息,实为一举两得。而此等待食之民,向外多移一人,即少耗内地一日之粟,可使盖藏渐裕,化瘠为腴,其裨益更非浅鲜。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注释:清高宗指乾隆帝)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乾隆帝治理新疆的重要前提和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帝的这一举措。
2018-05-10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至元二十二年,由卢世荣主持推行理财改革。面对频发的灾害,卢世荣休恤民情,奏请皇帝给予人民实惠,并推行了一系列民生改革:(1)恤民政策。忧虑百姓疾苦,裁撤各处竹货监管机构,改收竹税,贩竹自由。为解决站户逃亡问题,除驿马以外全部由政府供给,减轻驿站负担。(2)惠民政策。江湖鱼课,已有定例,长流采捕,贫民恃以为生,所在拘禁,今后听民采用。免民间包银一年; 免大都地税; 乡民造酷者,免收课; 江南田主收佃客租课,减免一分。轻徭薄赋,抑制兼并,施思惠于百姓。但卢氏改革却被冠以“释怨邀誉”的恶名。有些惠民恤民政策的制定与实际执行相脱节,造成负面结果,完全背离了卢世荣的改革设想。

——摘编自吴晶晶《元代卢世荣理财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世荣民生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世荣民生改革。
2022-05-20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夫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而经济制度尤其最要者。……近数十年来,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会经济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无所依凭,不待外来学说之掊击,而已消沉沦丧于不知觉之间……”陈寅恪并非历史悲观主义者,但他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中,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失落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停滞不前,也是由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造成的。……他充满了强烈的使命感,试图以自己的研究,为中国文化的再建与辉煌,寻找可行的途径。而隋唐和明清之交,恰是两个为传统文化带来不同发展状况的时代,一为繁荣,一为衰败。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该是相当清楚了。

——摘编自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陈寅恪认为中国文化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研究的特点。

2018-04-01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