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魏源与《海国图志》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8496292
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某校高二1班尚升、李新同学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搜集相关材料,开展合作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和他们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   


【师夷长技篇】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


材料二   


【变法图强篇】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至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民主科学篇】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思维碰撞篇】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冯桂芬这一言论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摘编自雷颐《徐继畲的命运》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根据材料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

材料二196011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2-14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世界,中国在沧桑巨变中显得被动、迟缓,社会经受了剧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洋枪洋炮曾使清廷震动,并使民族存亡面临危机的话,那么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中国传统经济的接触,就显示了当时欧洲人处于比中国人更高的文明阶段,西方的工业品、生产技术以及由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

——丁日初《对外贸易同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清末西学东渐,大体上可以说有三种途径:学堂讲学;出洋考察或留学;译书。然而,无论是请人讲学或留学考察,其成果终归落实于文字。来华任教的讲义又翻译成书,如傅兰雅、丁韪良等人授课用书均刊译本;考察官员及留学生,凡较用功者均有译著。译书在西学东渐中首当重任。随着近代译书事业的发展,西学东渐以其排山倒海之势,锐不可当,而西学的传播与扩展则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迁的关键动因。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请你概括指出,在欧洲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翻译外国书籍在中国近代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04-09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018-10-11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