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849798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形式上我们还要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说:“尽管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

材料二   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三   1937年11月,张伯伦的特使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德国作出了伟大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的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里宾特洛甫和吉田茂的话反映了德日签约的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德国对布尔什维主义、共产主义的态度是什么?希特勒道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中,哈里法克斯的话说明英国是否已经识破了德国的真实企图?准备对德国推行什么政策?
(4)材料三中,希特勒表示“其余的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何体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主动要求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 1921年后,美苏之间的经贸往来连续不断,1931年苏联就购买了约50的美国出口机器设备。30年代初,正当美国同严重的经济萧条作斗争的时候,远东战争策源地出现了。入主白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当世界笼罩在战争迷雾中的时候,不承认苏联是非常不明智的,“那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与此同时,美国800名大学院校教师联名致信罗斯福,呼吁立即承认苏联,美国报界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表示赞成承认苏联。1933年10月,罗斯福致信苏联,建议两国迅速举行建交谈判。11月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率领代表团抵达华盛顿,11月16日,两国达成协议正式建交。之后不久,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国纷纷与苏建交。次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沈莉华《试析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美苏建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9-03-01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苏联成立了由莫洛托夫等组成的委员会,研究各国对待事变的态度。然而,该委员会却只能过世界各大报刊上与此事变有关的报道来了解事态发展。两天后,莫洛托夫向斯大林呈交一份事态简报,认为西方列强都未采取积极态度,日本则可能为出兵北满寻找借口。9月23日,斯大林在接到简报仅一天后,就立刻得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并不认为日本当局计划通过式力手段彻底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他甚至怀疑日本的行动很可能是“根据与所有或某些大国的约定,在扩大或加强在华势力范围基础上进行的”。基于此,斯大林进一步指出苏联“不能进行军事干涉,外交干涉现在也不合适”。

随着伪满洲国的正式成立,莫斯科才逐步意识到放任日本在东北行动的严重后果。在彻底控制东北后,日军立刻开始进一步大举增兵,时至1932年,日苏军力在远东地区的平衡逐渐被打破。

——摘编自沙青青《九一八事变前后苏联对日政策再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苏联推行“不干预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日政策造成的后果。
2019-04-29更新 | 1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914年以前,欧洲脱离了它原先运行的轨道,阴谋论开始流行,尤其是断言德国人谋划了战争。威廉二世这位不幸的德国君主,被协约国描绘为魔鬼,其触角伸开要捕获小国家。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当战争真的到来后,普遍出现的是愉悦而不是沮丧。

——摘自罗兰.斯特龙伯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加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莫的和平运动发展成为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甚至恐战的社会潮流,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并且与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交织在一起,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2月,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举行了“本议院决不为它的国王和国家而战”的模拟辩论会,表示出对英国再次进入战争的担忧和恐惧,这场辩论会通过了“决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与此同时,美国的学生会也对21000人进行了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其中有8000名和平主义者,另有1OOO人表示只有他们的国家遭到入侵时才会战斗,1933年3月,英国召开全国反战大会,1500多人参加,20多位英国作家拥护这个大会。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字后返回英国时受到民众盛大而热情的欢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也感到宽慰,认为和平已经保住,这种说法的根据之一就是在民众中有57%的被调瓷者赞同《慕尼黑协定》.

——摘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爆发前欧洲主要国家民众的情绪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情绪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30年代,欧美国家民众和平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国家民众和平运动的历史影响。
2020-07-29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