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8591244
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建国之初,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策略?下图反映了在前述外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取得的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熟,其标志是什么?它是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首先提出的?
(3)下图中,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新中国第一个访问美国的领导人是谁?

(4)1972年,在周恩来的邀请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日两国结束长期敌对关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和平、友好、合作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日本制造了哪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事端?倘若你是中国外交部助理,针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状况,向外交部长进言,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回顾中俄关系发展历史,可以折射出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认为,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能否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同样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死存亡。加之美国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更是极大地威胁着新中国的独立和安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朋友……我们同苏联的关系,我们同苏联的友谊,应该在一种法律上,就是说在条约上,把它固定下来,建立同盟关系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

——尤国珍李丽忠《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再解析》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所追求的独立自主与和平中立精神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肯定和赞赏,也为70年代末中国调整外交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中国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实行结盟政策必须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并承担一些不必要的义务,进而可能会损害国家的利益和主权。1979年4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五届七次会议作出决议,“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决定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满后不再延长”。

——摘编自刘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止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   (该组织)由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共同)建立,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

——摘编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年6月15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关系的特点,并指出“该组织”的性质及影响
2020-02-12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国际关系,特别是研究国际安全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探讨行为体互动的主要方式与表现。一般来说,行为体的互动总是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合作,这种两重性实际上就是国际安全关系的根本特征。行为体能够共存于一个共同体中,说明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享的价值、规范与利益。但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行为体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中的主要行为体——国家,都是作为主权者行事,因此它们的互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的一面。通常。

在发生安全关系的行为体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因素总是动态的与不平衡的,有时冲突的因素多一些,有时合作的因素多一些,在有些问题上冲突的因素多一些,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可能合作的因素多一些。

——摘自李少军《“冲突一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6-15更新 | 2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政府被打倒的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地方,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的控制权即随之被打倒,他们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权也被打倒。但帝国主义者直接经营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依然存在,被国民党承认的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依然存在。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分别先后缓急,给以正当的解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突然去世了。二战结束后一直渴望看到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到来的多数苏联领导人,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他们马上中止了斯大林几年来一直在推动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中国、朝鲜和越南,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革命党,停止武装斗争,尝试着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平共处”。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也权衡利弊,接受了苏共中央的建议与朝鲜党一道在谈判桌上做出了让步,同美国达成了朝鲜停战协议。随后,中共中央进一步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并将之具体化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用以宣示新中国新的对外政策,及其全面谋求和平外交的诚意。

——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   各国现在都要求缓和与和平,只有美国要打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英国一大帮、法国、东南亚各国、加拿大、墨西哥,还有一些南美的国家,都是不喜欢美国的。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以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

——195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采取了哪些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1953年前后提出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的国内外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简要辩证评价当时新中国的外交思维。
2021-05-11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