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8654400
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面前所持的立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主张。
(3)有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材料三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美国二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018-09-24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
(2)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综述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6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3月,杜鲁门政府着眼于扩大和强化对苏联集团各国的出口管制,禁止和限制战略物资、紧缺商品直接或间接地输入苏联集团各国。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将中国作为经济遏制战略的重心。197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定:将“技术及对该种技术转移有重大作用的物资”的管制作为“特殊重点”;还提出要“与美国缔结防务条约的非巴统(编者注:巴统即对共产党集团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成员国国家合作,加强对技术转让的管制”。在苏联出兵阿富汗(1979年末)以后,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先后宣布对苏实行粮食禁运和天然气管道设备技术禁运,并对苏联实行“无例外政策”,即美国将不再考虑或向巴统组织提出输出巴统管制清单物品,此种“无例外政策”只适用于苏联,不包括其他共产党国家。

——摘编自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

材料二   20198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华为的临时采购许可证延长90天,并决定将会把46家华为附属公司加入“实体名单”。针对这一表态,华为公司发布媒体声明称:“华为反对美国商务部将另外46家华为实体列入‘实体名单’。美国这种做法违反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不会使任何一方从中受益,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美国也不会通过打压华为获得技术领先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经济遏制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政策的差异。
2021-07-18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