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87176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就是指出皇帝救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到了唐代,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部门分工,实行三省制,其中门下省的职青就是“出纳帝命,封驳诏奏”。凡有制敕下发,先经门下,门下认为不当者,可以封还重拟,需要修改者直接批注退回,具体由给事中操作,“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其后,这一制度一直存在,即便到了明索被年间,李清任给事中,曾看到被皇帝下令廷杖的官员,已经根据旨意解衣待杖,也要等给事中签押的驾帖送到后方可行刑,这显然是封驳制度的遗留。

——摘编自刘文瑞《封驳制度的意义》

材料二   清承明制,仍设内阁,但实际的政务中心是在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和内阁等中枢机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机处。军机处被皇帝严密控制,从未有过独立的“执政”大权,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军机处的职能有最高命令的撰制、发出,收受奏折,等等,这样一来,皇帝的办公厅就从内阁转移到南书房、军机处。

——摘编自何庄《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诏令运行体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清朝皇帝诏令运行机制的不同之处,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朱元璋说:“朕每燕居,思天下之事,未尝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券乱。”这种不安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

——摘编自李俊《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皇权与相权的平衡》

材料二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伊训》)的统治原则在夏商周时期得以确立。周平王东迁,天子“共主”地位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政治和战国时期的群雄政治。战国七雄进行变革,由君主直接掌管官吏的任免权,消除贵族在地方的世袭统治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官僚政治体制初步形成。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0-01-04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任选两人说明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4)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5)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点。
2019-11-06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下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氏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请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之职。

——(宋)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

材料二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事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裢《啸亭杂录.议政大臣》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宋、明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2020-11-30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