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5 题号:8741361
关于国家治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君权提出各自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孟子为此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实现其治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材料五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做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五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2018-11-01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恢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孟子说:“人无有不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三: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2-11-05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法两家主张的差异


强调内容实施方式特点目的
儒家礼义伦理道德教化以理服人王道
法家法治制度法律刑罚以力服人霸道

——马小红《古法新论》

材料二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儒家和法家的政治主张?并各列举一个代表人物?
(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2021-12-22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