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8824000
“封建良政”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哪种权威占了上风?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与秦汉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相比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2018-03-11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材料一中图6所示的中央机构由哪个皇帝开创?图7所示机构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7-11-11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祠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圆,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等划,于事稳便,方可委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2022-11-10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