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启蒙运动 > 法国的启蒙思想 > 孟德斯鸠的主张和作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88767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教会内部的虞朽堕落给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发难的口实。人文主义者将矛头指向教会,他们大声疾呼主宰世界的是人,而不是上帝或神灵。他们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神职人员的腐化堕落和黑暗愚昧,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他们反对神权,批判教会宣杨的来世现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他们还直接揭露教会的腐败,攻击教士的丑行。人文主义者绝大多数都是宗教信徒,他们没有彻底抛弃宗教和否定基本教义,且大多承认神的存在。他们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活动。

材料二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一个理想的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古罗马)西塞罗


(2)概括材料二中西塞罗的思想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材料三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我们可以看到,新济贫法实际上是对旧有济贫法的——次重大变在救济方式、救济对象的确认以及具体的管理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变化。从旧济贫法到吉尔伯特法、斯皮纳姆兰法,政府的救济在不断的宽松,而新济贫法则一反常态,使济贫要求变得严厉起来。

——摘自百度百科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规定的主要目的。并扼要说明此法出台的历史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有著作传世。他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建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三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律,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

材料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荀子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2017-12-20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
2018-11-11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2016-11-27更新 | 8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