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秦的统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7 题号:8924911
民族意识和国家治理。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任选一图简述其运作机制。

材料三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强国家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19-07-11更新 | 1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政府都为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来提(今云南昭通)后到滇池。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统治者管理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对国家统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元朝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各有侧重。例如浙江、湖广、江西三省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行省治所并不设在中心地带,均设在北端交通要道,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朝廷联络、指挥,突发军情时能够及时应对。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南省驻有大量蒙古军队,因此这四省以镇遏控制为中心。辽宁省、甘肃省则担负着军需供给实使命……是加强中央统治、巩固统治地位,维护专政,遏制地方政治势力的重要政治手段。……但元朝出于军事目的实施的行省制度,却被明清沿用,以此基础上更衍生出了近代行省模式。

——摘编自张莹《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分析》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十行省的不同作用,并说明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2019-05-22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材料二:毛泽东曾经谈论秦始皇:“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历代对秦始皇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人对秦始皇做出如此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3)李贽认为秦始皇“未可轻议”,这反映了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什么特点?有哪些表现?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2018-10-11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