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世纪50—60年代联合国进行10次维和行动,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
1971—1981年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帮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
1981—1989年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做出贡献的合作态度
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安理会批准的维和行动达42次;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四大洲冲突锋线上的“蓝盔”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中国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5-10更新 | 7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令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现。

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根据上述历史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提炼一个主题,并选取其中至少3则史料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充分,不得照抄材料,严密,表述清楚)
2021-08-26更新 | 9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世界交通以来,人类对于国家之观念,大别为三种:

一、以国不存在谓不必要者、以为人类之平福,发生于互助,互助者,人与人之关系,而家,而市,而国,而邦,皆不过一种历史上之过渡,然以经济制度之关系,而国家一物,乃为人类互相残杀之根本,是谓级端之“大同主义

二、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以同等之理由,承认他人国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国卓莱氏所谓大国家主义者也。

三、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否认他人国家之存在,以为他人国家之存在,根本上与自己国家存在不相容。此则近世所谓德国学派之“国家至高主义”者也。

——蒋百里《国防论》(1937年)


评析材料中的国家观念(任意一种或全部),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念,特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5-07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