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秦始皇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90017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阅读《沁园春·雪》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时,就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古代几个帝王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讨论。


(1)小张说:“李贽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的学者则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你们怎么看的呢?”请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小李对唐太宗很感兴趣,准备写一篇小论文。他拟定了其中的一个小标题——特别重视吸取历史教训的皇帝。沿着这一思路,请你帮助他再列两个小标题,并分别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3)小王纵观历史发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积极的贡献。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
【知识点】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4)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鸿章的评价具有多元化,他即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亦被称为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材料一 李鸿章经历简表(部分)
1863年(同治2年)
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
1871年(同治10年)
七月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同治11年)
六月授武英殿大学士,11月设轮船招商局
1880年(光绪6年)
开始创设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
1889年(光绪15年)
致函奕儇,详陈创建铁路本末,并提议兴建芦汉铁路
1894年(光绪20年)
被赏戴了三眼花翎,因为黄海战败,又被拔去了三眼花翎
1895年(光绪21年)
被授予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
1898年(光绪24年)
分别与德国、俄国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和旅顺、大连租借条约。
1901年(光绪27年)
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同年病逝于北京。

材料二 李鸿章出仕为官时,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衰决定了清政府不可能有平等的外交地位,只能是屈侮外交。对此,李鸿章一清二楚,……国力衰竭,非李鸿章一人所能左右,……必要时委屈将就忍小忿而图远谋,力保和局,减少因战争带来的损失,争取自强的时间与空间,这是李鸿章“和戎”的含义和出发点。
——方伟君:《试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活动》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由于要受到种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却不一定能得到完美的结果;而有人从某种卑劣的目的出发,却不自觉地为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种瓜得豆”,即客观效果与主观动机不一致,有时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我们在评判历史人物一生的重要历史活动时,既要看到其在当时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对后世所发生的影响;又不能完全忽视该历史人物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观动机。
—— 欧阳跃峰《也谈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理论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2)根据材料二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就李鸿章“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这一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2014-04-09更新 | 78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五位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点赞之余直抒惋叹。此外,历代文人墨客也对他们的文治武功给予了较高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汉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民,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四   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

——王夫之《船山全书》

材料五   帝(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绩甚重,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宋濂等《元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贡献的角度,选出两位你认为功绩最大的帝王,并分别说明理由。
2020-11-26更新 | 138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教科书里的“秦始皇”

出版时间教科书书中对“秦始皇”形象的叙述
1913年《新制中华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中华书局)
“至秦而竟成一统·“小即成一统,私生专制”,“始知专制之极则民不堪命,而国随以亡。”
1933年《小学历史课本》中华书局)“古代封建的局面,从此打破,真正的统一中国自此(秦)始。”
1934年《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商务印书馆)“至此(秦)而我国为一大国的基础定:我民族融合神州诸民族,而形成一大民族的基础亦定。”

——摘编自李培健《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秦始皇”形象演变探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中“秦始皇”形象的演变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2-03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