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水利、灌溉、施肥、育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0 题号:9045881
“黄河宁,天下平。”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也是一部治国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大禹治水起,历代屡兴河役,形成了筑提、改道、分疏、束水攻沙等治河理论,以及挑水坝、石堤、放淤等治河技术。宋元两代在黄河设行(外)都水监专事河防;明清两代设河道总督职掌河政。清前中期,治河一直是国之大计,河工每年的正常支出大约数十万两。

——摘编自岑仲勉《黄河变迁通史》

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入海“值军务未平、饲粮不继”,清廷遂撇手河务,“着直隶、河南、山东各省督抚饬令地方官吏疏液积源”、“晓逾绅民等量力捐资”。先是地方官绅百姓为自救计在新河道两岸修筑卑矮小埝,继而地方督抚在屡次向清廷推脱未果情形下勉强筑起差强人意的大堤,事实上将原河督的治河职责无奈地承担下来。然地方治河步履维艰、问题重重,这一切折射出清代统治基础之败落。

——摘编自贾国静、王凤青《选择的无奈: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探析》

材料二 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3年,治黄工作“由修防转入治本”,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大批技术干部,分赴20多条支流进行水土查勘,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兴利除害,分步治理”的指导思想下,制定了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综合治理规划。1954年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实行“以工代赈”、“按劳记工”等办法,许多包工队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方法,工效逐步提高。建国初的黄河治理,不仅顺利地度过了八次大汛,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与国家建设,而且开辟了利用黄河水灌溉华北平原的道路。

——摘编自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黄河治理的特点,并分析清朝前后期黄河治理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治理的成效及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2019-05-25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图中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春秋时期的铁锸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战国铁口犁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都江堰示意图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将耕地依照边界以1步宽、240步长为标准划分成小块,两块这样大小的土地就是一亩。秦政府将100亩左右的土地分配给个体家庭,然后向其征收粮食、饲料、稻草及劳役和兵役。

——摘编自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
2019-10-12更新 | 1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中华民族自古勤劳、智慧,精心从事农工生产,活跃商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从改进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角度,任选两个角度,分别列举一例以证明。

材料二   



(2)写出上面两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手工业部门。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生产组织的新型关系。

材料三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3)请依据材料指出北宋东京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1900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了无锡茂新面粉厂。从1910年开始使用“兵船”商标,获利颇丰。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商标法》并正式成立农商部商标局,“兵船”牌商标成为我国第一号注册商标。商标由文字与图形组成:最上方书写的是企业中英文名称;中间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兵船图形及“兵船”商标,左右两行文字是“中国自制顶上面粉”“商部批准概免税厘”;商标最下部分的英文说明,包括每袋面粉重量、规格、质量保证等。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分析“兵船牌”面粉在20世纪早期快速发展的原因。
2019-06-1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