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十六国与北朝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9 题号:9078771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

材料一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ニ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概括其作用。

材料二 赵翼在《甘二史札记》中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2)概括材料二中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精二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县至完全新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魏。……不论是出子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球人野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纯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颇子被征履地的本土责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期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扼要杨述其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中,虽然大多数都和政治、军事和经济相关,但都达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通过改革,秦国社会上形成了“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风气,秦军士兵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而且民众以勤于农事为荣,民风趋于淳朴,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在社会习俗方面商鞅强制从大家庭中析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握的户数大大增加,其征收的户赋也随之提高。商鞅颁布法令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商鞅确立的法令,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材料二   孝文帝推行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政策的直接目标是要用儒家的札治与孝治思想来完成鲜卑族的文化变迁,继而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鲜卑民族在婚姻丧葬习俗、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同汉族一样,具有同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渐接受汉文化,与汉族相融合。

——摘编自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变社会风气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文化变迁”的方向和目的。
2023-02-08更新 | 2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交融。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9-11-01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