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9138944
下表是某一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布厂(家)织机(架)年产布(匹)占总产量的比重(%)
公营231852283220.7
合作社营371792200020.0
私营501501200010.9
民间织户200005333448.4
合计20514110116100

A.社会主义改造趋于完成B.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表为1928~1936年中国工矿交运企业设立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年份

总家数

总资本额

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家数

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资本额

1928

122家

16488千元

3家

764千元

1935

182家

46983千元

17家

14316千元

1936

156家

78618千元

15家

54713千元


A.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B.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迅速膨胀
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2022-06-21更新 | 3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据统计,1937—1938年,民族工业有121家从上海迁移到武汉:1938.7—1938.10月,有304家从武汉迁移到宜昌;1938.12—1940.7月,有48家从宜昌迁移到四川重庆等地。由此可以得出
A.使敌后战场直接得到了经济支持B.美国支援了抗战时期中国的西部建设
C.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由此发生改变D.抗战全面爆发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格局
2020-07-12更新 | 1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9-01-30更新 | 19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