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9146890

材料   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将“以夷制夷”为基础的既定方略转变为诉诸国际法进行抗争的外交方略。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又通过主动参与国际条约体系、运用国际法准则制衡列强的方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华盛顿会议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但不能因此否认中国外交在会议期间获得的相对成功。中国第一次据理争回了部分权益,尤其是山东问题的解决,虽然是有条件的,这是在中国没有实力的背景下通过国际会议从日方获得的让步,表明中国参与国际均势的外交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奏效的。

——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中国外交活动的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一战后中国的外交活动。
19-20高三上·重庆沙坪坝·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材料一 在巴尔干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孙中山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巴黎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张盗行为耳。……当美国之参加欧战也,遂变欧战而为世界之大战争”。
——段云章《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帝国主义之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材料三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一战爆发的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战局的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3)结合史实分析茨威格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6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2024-04-01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收获季节来到了欧洲……知识分子和城市里的年轻人,对这一消息是欢欣鼓舞的。很多人对战争期待已久,把战争看成是释放多年政治、社会和经济危机的突破口……一些人梦想着荣誉,他们相信上帝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德国新兵皮带扣环上刻着“上帝与我们同在”,这种情感也反映在“为上帝和沙皇”而战的俄国军队里,英国士兵是“为上帝、国王和国家”而走上战场的……他们相信这将是一次短暂而光荣的冒险——这一期待很快就破灭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了大量的诗歌。维尔佛雷德·欧文(1893-1918)也许是最伟大的战争诗人,他的诗对战争做了最犀利的描绘;

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则是古老的谎言。

——摘自埃蒙德·布伦登《维尔佛雷德·欧文诗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的知识分子、青年和士兵对战争爆发感到欢欣鼓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欧文为什么说“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是古老的谎言,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各国为避免战争再度爆发所作出的努力。

2017-08-08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