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祖国统一大业 >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914884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材料二: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万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三:陈云林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抵达台湾,这是1949年后大陆授权团体最高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到达台湾后他深情地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汪辜两位前辈孜孜以求……终未成愿,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乘鹤西去,但是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能够知道我们今天这种场景,一定会非常欣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是怎样抡为日本殖民地的?哪一重大事件结束了这一局面?
(2)据材料二,归纳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3)材料三中的汪辜两位前辈生前为促进两岸统一作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有关政策。它标志着中共中央对台湾地区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是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文献。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和平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反分裂国家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背景和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思想。
(3)据材料三,指出《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意义。
(4)谈谈祖国统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2020-07-27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2009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材料四: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它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东西德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坚持50-100年。谁也不知道,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⑵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主要目的,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
⑶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   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
⑷根据材料四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倒塌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010-12-06更新 | 9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关于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郡县制出现的时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的出现有何意义?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
2019-01-10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