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914986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为后续历代所尊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摘编自李晓国《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后是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局促西隅的周人,一举占有了东方的大片土地,殷虽亡,“亡国之民,而号之商王士;新朝之主,而自称我小国”,看见殷人势力仍相当强大。周康王认为,先王“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周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藩屏周,亦其废队(坠)是为。”富辰曾谈论周初的情况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摘编自杨善群《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刹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的名称并分析“无叛郡”的原因。
2019-10-23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肖”。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

材料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统治者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碟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2020-10-28更新 | 2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制度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创新,是中华民族国家治理智慧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汉武帝为进一步解决地方上的问题而颁布新的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地方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1)据材料一第一段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出西周、秦朝和西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依据第二段材料指出汉武帝颁布的政令是什么?并写出这一政令的作用。

材料二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明,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2-11-09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