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9158824
据统计,整个隋代“秀异之贡,不过十数”,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平均每年只有22名,90%的官员还是因为门第和军功入仕.说明隋唐之际
A.用功读书受到仕人的普遍冷落B.门阀依旧掌握着对选官的垄断
C.儒家思想遭到社会的广泛排斥D.科举制只起着装饰政治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西周的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战国到秦朝的选官制度为军功爵制;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主流选官制度,隋唐以后,科举割占据主流。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可以得出(     
A.选官权力逐渐下放到地方B.选官方式越来越公平公正
C.选官标准越来越依据血缘D.选官制度越来越趋于固化
2021-11-01更新 | 3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加试题】有学者在论述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材料意在说明
A.国家人才选拔以财力作为基础
B.文人学士集团成为了贵族阶层
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被改变
D.中国社会已经形成重学之风气
2019-02-26更新 | 18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写道:“福州一地解试,(宋)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3000人,(宋)孝宗时增至2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1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田)也达6000人。”这反映宋代
A.福建教育处于全国前列
B.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
C.印刷术促进了教育发展
D.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
2018-11-19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