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91773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均占有原粮情况

朝代战国晚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前期(鸦片战争前)
亩产(市斤/亩)216264281334309338343367
人均占有原粮(市斤)921963112412561159/1118628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经济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风兴夜寐,纺绩积纸,多织麻丝葛绪捆布缘,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图片展示了哪种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方法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2020-11-18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议会帮助和授权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提供了资本。

——摘编自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明朝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农业有哪些“转变”的潜在可能?分析中国古代阻遏农业“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能够实施的有利因素并评价圈地运动。
(3)综合以上所学,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0-07-19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代前夜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


(1)据材料一《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指出中、欧人口呈现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从图1到图2经济现象变化反映的实质。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简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一1911300560031510
1912一191960013000751625

材料三:一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

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
一战时期短暂春天列强放松侵略
一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895—1911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017-11-24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