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民族主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9211720
如下图所示:春秋时期,夷狄进一步包围着周人,华夏族的存亡,在于抵抗夷狄戎蛮的成败。于是“尊王攘夷”成为维护华夏族生存的一面旗帜,是华夏民族意识形成的一个显著标志。从此,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出现了壁垒森严的界限。“华夏”一词随即产生。这说明
A.华夏族就是指西周的贵族
B.华夏意识在忧患之中产生
C.华夏民族与夷狄融为一体
D.华夏族指的就是中华民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A.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B.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D.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2017-12-15更新 | 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武昌起义后,各地先后出现多种旗帜,最终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
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近代国家特征开始显现
2021-03-12更新 | 4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藩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称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现象增多。这一变化表明
A.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B.清朝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
C.民众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全面D.崇洋媚外成为了国人的共同追求
2020-02-23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