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922137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展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的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我们称之为“古典”发展模式。……现在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其结构性矛盾也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在苏联工业化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逐渐僵化。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后,这种“古典”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模式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
2019-12-16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世界工厂”是对世界工业强国尤其是制造业强国的特定称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38年英、美、俄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191319281938
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
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
俄国5.05.65.67.07.68.88.25.39.0

材料二: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

材料三:在世界经济史上,被明确称为“世界工厂”的3个国家依次是英国、美国和日本。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 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一时间,中国成了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但随后,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新财富》网

材料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苏联的国际声望达到了极点”(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苏联成为强大的政治军事大国”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回答:
(1)材料一中1880年的英国制造业达到了巅峰,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1900年的俄国以及材料三提及的日本都取得佳绩,共同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1928~1938年美国比重下降的内外原因。美国的下降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防止人类悲剧重演,战后初期国际社会在经济上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国发展受到的主要干扰。中国是如何排除干扰成为制造业大国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凭什么达到这么高声望和地位?苏联声望和地位对战后国际政治有何重大影响?
2020-02-05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按照同等的标准,这个社会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但远不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30年代的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进而实现工业化,这是历史决定的必然选择,非如此,无法面临残酷的二战,无法使新生的苏联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

——摘自2008年《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所说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确切含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20世纪30年代苏维埃建设(“斯大林模式”)肯定的依据。
2016-11-18更新 | 3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