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02643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工业化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并且就国内经济运行来看,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的较少。但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却发挥了如下两种重要作用:一是在国内通过立法和强制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没有上述两种政府的作用,英、法、德甚至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摘编自严仲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实现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中苏联选择了怎样的工业化道路?结合所学指出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3)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
2020-06-23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二

16、17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比例

5.25

8.25

13.50

17.00

21.00

27.50

52.00

——摘编自刘嘉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

材料三 英国早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体现为以牺牲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代价,农业增长率低,反过来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英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没有准备、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诸多社会变革,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是被动的参与者。而企业家们全神贯注于生产、追逐利润,却忽视了人们生存与生活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放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病”。

——摘编自刘嘉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化在18世纪后期实现“起飞”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07-09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工业革命不仅造就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造就了巨大的工业生产力,工业化国家用大量而丰富的工业品来换取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和原料。英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场”,随后其他欧美工业国也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交通运输的改进和和通讯技术的发明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更加快捷。……铁路和港口成为世界贸易的动脉。
——岳麓书社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它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12小时;在学徒的头4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三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
——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问题的历史考察>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绝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条卫生检查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来说,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钰《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改变了世界?
(2)材料二、三反映了英国工人处境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四,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并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2011-05-18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