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9317621
战国时期荀子指出“圣人不求知天”;阴阳五行家的邹衍把“五行相生相克说”用来解释朝代的兴亡更迭;西汉司马谈说:“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由此推知,先秦诸子
A.忽视了对客观规律的探求B.关注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C.混淆了人道与天道的区别D.关注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战国思想大解放,诸子思想不断传播,其影响不仅作用于知识分子和学术界,也广泛渗入社会层面,形成了战国时期个体对自我的关注、对自由的追求和不懈的进取精神。这表明百家争鸣
A.促使人文主义精神的出现B.为新的文化价值观确立提供条件
C.使社会价值观念日益趋同D.繁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
2021-02-05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希望恢复具有秩序性的周礼
2019-09-20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公元前603年晋灵公派一勇士杀大夫赵盾,勇士从赵府窗户里偷看到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惊叹其“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飨”,不忍杀之,遂拔剑自刎而死。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春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
B.晋灵公专制残暴残害忠良
C.春秋时社会有崇俭尚贤之风
D.鱼已成为民众的基本食物
2019-05-20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