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9330113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舰偷袭,英勇反击。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坐镇“定远”舰,用重炮击伤日军旗舰“松岛”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吉野”舰,壮烈殉国。北平水师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5艘日舰,日本海军到沉重打击。

材料二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史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这次决战历史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的特点。
(3)上述两场战争,中国一败一成,请简要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16-12-13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材料二   19377——19458月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

时间日本陆军师总数日军在中国师数日军在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师数百分比
关内东北合计百分比
1937年7月174424%
1937年冬241652188%
1938年冬342483294%
1939年冬412593483%
1940年冬4927113878%
1941年12
月初
5122133569%1020%
1942年冬5823143764%1526%
1943年冬7023153854%2333%
1944年冬9925103535%3838%
1945年8月16826315734%4426%
说明此表系综合研究《大本营陆军部》《关东军》《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等日军战史资料整理而成

——资料来源: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①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胜利所做的理论贡献。选②指出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的军事贡献和地位。
(2)材料一中“国民党反共高潮”指什么事件?依据所学,指出中共在根据地为巩固统一战线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归纳中国战场的地位并加以说明。
2021-03-17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但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

——《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毛泽东曾给抗战期间的正面战场高度评价:“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以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同我党的关系比较好。”尽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而转向抗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吸引了日军主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卢俊茹《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自身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政治影响。
2019-03-27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