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93657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途岛战役美日双方实力、损失对比表

国家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舰载机

兵力

战前实力对比

日本

8

11

80余

700

9600人
美国

3

0

23

200

3100人

双方损失对比

日本

4

0

1沉1伤

332

3500人
美国

1

0

1沉

147

307人

——李庚辰、赵尚朴《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内幕》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示战役的名称及日军所采用的战术。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战役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途岛战役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中途岛战役失败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丹东一号”水下考古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022-08-16更新 | 3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爆发到1895年3月结束。清政府在硝烟弥漫之际,不在军事上作充分准备,而是一味依赖外国调停。战争爆发之初,英、德、意、荷、西、葡及美等国都宣布“中立”,列强的表态,对本军国主义发动侵朝、中战争,无疑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只能仓促应战,被动挨打。特别是在列强怕日本势力急剧扩大会影响本国在华利益,不愿中目战争再打下去,而日本大举进攻中国也深感财力、物カ、人カ不支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没有坚持继续打下去的决心,急于求和,于1895年3月任命李鸿章赴日谈判,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一一摘编自陈映侨、张杰《甲午战争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931年9月,本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作用和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具有的不同之处。
2020-12-20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认为,“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先进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郑和的行动比哥伦比布1492年到达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1519年开始环球航行早114年。郑和舰队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了亚洲各国的水师,甚至超过了欧洲各国海军的总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相反,西方世界在郑和100年后开始了工业文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
材料三: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1874年《江苏巡抚吴元炳奏》


材料四:“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1)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保障。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技术的主要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开创的时代为什么“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
(3)近代中国,谁首先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对此,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惨败于日本之手。依据材料四分析,这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为什么无法真正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2016-11-18更新 | 10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