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944847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学曾1593年就任福建巡抚。第二年,福建发生严重干旱,引发不同程度的动乱。后虽平定了动乱,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当邑庠生陈经纶将其父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从海外带回的番薯藤及种植方法献给金学曾,他“诚恐土性不合,所献薯藤,是否可种、可传”。后陈经纶在其家后门空地试栽成功,于是金学曾迅速通过政治手段,“所属郡如法栽种,岁大获,民赖之,名曰全薯”,从此使福建各地广为种植,秋收所获数倍谷食,对缓解粮食短缺,应对自然灾害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学曾在总结陈振龙父子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有关番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番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道光年间,当地人们在福州乌石山上兴修了一座祠庙——先薯祠,以纪念最初引进番薯的陈振龙和番薯的主要推广者金学曾。

——摘编自欧阳春林等《金学曾推进番薯在闽种植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番薯传入福建和在福建广泛种植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学曾推广番薯种植的意义。
20-21高三上·河北张家口·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朱载堉(1532——1611)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19年里,朱载堉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

朱载堉“潜思有年,用力既久,豁然不用三分损益之法”。他“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律除之,凡十二遍”,通过大量数学计算和声学实验发现十二平均律。1636年,法国数学家默森对十二平均律也作出了和朱载堉完全相同的数学表示。在历法方面,他编制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对《授时历》进行了一系列修正,深入研究了回归年长度及其古今变化。在数学方面,他以珠算为工具开方运算圆周率,找到了九进制和十进制的小数换算法和计算等比数列的方法。在音乐实践上,他通过作曲、改编、演奏和教学、教唱活动,探索恢复旋宫古法,用精确的记谱采录民间乐曲,用民歌形式写作曲词。朱载堉注重科学,躬亲实践,不鄙薄“贱工之学”,敢于破除历来天文律历中所附会的神话、迷信,对历代圣贤大儒的错误提出质疑和批判,体现了明后期崭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载堉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载堉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020-04-16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 苏颂(1020~1101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于望族,自幼勤奋。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

苏颂出任江宁知县时,核实丁产,造册课税,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颍州知州任上,上书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曾负责修撰仁宗、英宗两朝正史,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书目5卷共200册。苏颂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他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要求家人“广读博学”“学贵于勤”;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注重道德操守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以孝为本;还训示子孙“处事必公″“为官必廉”。苏颂的廉政思想亦是流传后世的一份精神财富。

——摘编自张沧海《苏颂:博学爱民清白传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2019-09-26更新 | 1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下面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胡滨在1954年对李鸿章的评价观点: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这一评价提出一条完善建议,并说明完善理由。
2018-06-19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