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9509523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即满洲四)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织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四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2015.9.02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俄国人的路”走不通之后,中国最终开创了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其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请指出抗战胜利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核心理念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思想和行动,表达了他坚定的法律信仰。柏拉图晚年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选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法律对统治者加以约束。他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无提升到国家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权力已经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锁。

——孙季平《民主共和法治——古希腊罗马权力制约三大要义》

材料二   经过 1911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 年的又称“天坛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4 年的又称“袁记约法”的《中华民国约法)》、1917 年的又称“民六宪草”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 年的又称“安福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3 年的又称“贿选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 年的又称“段记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案》。中华民国不仅没有奠定和巩固五族共和、南北统一、民主宪政的政制框架,反而被国民党一党训政的党国体制所取而代之。

——张耀杰《民国初年的宪政挫折》

材料三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 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代希腊罗马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法治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民国宪法实践的命运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法制不断发展完善的条件。
2020-05-09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材料2

材料3   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的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4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是如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2)依据材料3~4,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特点。
(3)依据材料3~4,结合所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积极意义。
2021-11-23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指出与图一相关的两大重要历史信息,并从新中国政治建设方面评价其意义。

(2)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3)概括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2018-05-01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