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开创外交新局面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 中美关系正常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8 题号:95626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国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因,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对外文化联络局最终的答复是,必须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和领取交换的动物。如果美国政府阻挠而交换不成,那就算了,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1972年堪称“熊猫外交年”,熊猫玲玲和兴兴赠还美国,这是1949年以后,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

《熊猫外交简史》


(1)从材料一“熊猫外交”的历程可见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俄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聿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指出赏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辍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努力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苏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双方在局部问题上曾寻求过妥协与合作并达成某些协议,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要由于苏联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倪孝铨《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从旷日持久的越战中脱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

——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美苏关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2022-07-11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时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谒见皇帝的礼仪上被中方要求其像藩属国一样三跪九叩,马戛尔尼表示可以像觐见自己国王那样行礼,这个答复使乾隆断然拒绝接见该使团。后来,马戛尔尼向乾隆施行的礼仪应该就是长跪请安的旗礼形式。

同治十二年,总理衙门与各国公使商定的《觐见礼单》中表明公使的觐见礼仪为五鞠躬。但是此次觐见的礼仪规定被强调是一次清帝因各国需呈递国书而准许的特殊优待礼节,仅是一次特例而已,各国使臣以后不得援引为惯例,再行渎请

1891年,光绪皇帝接见六国公使。据晚清重臣荣庆记载,总理衙门带使臣一员及翻译一员入,两大臣带引于前,自东门入,去帽一鞠躬,十二步二鞠躬,至主位三鞠躬,呈国书。此次的觐见没有再像同治十二年一样进行几个月之久的礼仪交涉,而是作为无需商议的惯例来照行了。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时期外国使节觐见礼仪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

封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

封面用汉字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加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形象

1986年1月6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月29日

封面人物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

2002年11月18日

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敦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

2003年以来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 ”对材料进行解读。提示: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19-08-22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作反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对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的原因。
(2)结合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16-12-13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