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96603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中期到宋代,种种社会问题引发道德沦丧和信仰危机。有宋一代,孟子及其学说受到重视,孟学著述蔚为大观。仁宗时期,范仲淹、欧阳修等先后倡言表彰孟子之功,认为“孔子之后,惟孟轲最知道”。孟子重心性,主张以内心生发的浩然之气来修养道德;其“用夏变夷”、“正人心、息邪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促进了宋型文化的形成。熙宁四年《孟子》首次列入科考内容,元丰七年孟子配享孔庙;之后朱熹的著述《孟子集注》列入官学,宋理宗下诏承认朱熹等人接续孔孟道统。

——摘编自武勇《宋型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孟子升格运动》

材料二 元明时代的孟学多围绕朱熹的《孟子集注》,少有创新。清代孟学承前代之基础,发展出一条返本赋新的道路。黄宗羲从分析孟子思想入手,提出理气合一论,认为气为万物之本,将天理和人欲统一起来。王夫之也说“孟子承孔子之学,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二人对孟子的君民论也作出了突破性的新阐释。此外,阮元认为“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合事实而专言心,非孟子本指也”。戴震则强调孟子“仁政”思想中对“民”的重视,批判理学家对人民疾苦“忍而不顾”,甚至“以理杀人”。

——摘编自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孟子升格运动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孟学的新发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教育的发展往往折射了治国理念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墓)中出土帛画《非衣图》的一部分。该部分描绘的是“天界”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周围有日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寓意死者可以成仙,像鸟一样飞升上天。该墓还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简牍,包括《脉法》《阴阳十一脉柩经》等养生类书籍。


材料二   下图为《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画像石。刻画了汉景帝末期蜀地太守文翁在成都办学讲经的情形。《汉书.循吏传》中记载:文翁通《春秋》,“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修学堂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材料三   西汉学校主要有两类:一是官方学校,二是私人学校。官方学校包括中央太学和地方官学,它们以各自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以教化为中心的一个一个同心圆,推动思想教化向全社会普及。汉初统治者意识到一味地钳制人们的思想只会如秦朝一样短命,同时,官学又不能满足广大求学者的需要,因此放宽了对民间办学的限制,使得私学教育在西汉民间迅速发展。伏生、高堂生、吴章、翟宣、董仲舒等人都是著名的私学大师。

——摘编自郑志伟《西汉儒学思想教化及其启示》

材料四   北宋大兴文教,从官学到民间私学,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使中国古代教育完成了从汉唐时期的士族垄断向平民百姓下移的重要转变。教育事业的勃兴,一方面促进了律学、算学、医学、画学、武学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和完备,加强了专门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北宋学术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北宋涌现出在政治、史学、文学、科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知识分子,如韩琦、富粥、王安石、司马光、三苏、沈括等,对北宋乃至整个宋朝文化的兴盛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教育中心以及学术研究中心,宋代书院的繁荣也带动了理学的兴起。北宋的政治统治避免了宦官、外戚专权,这主要得宜于其开明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制定实施了积极的教育政策。

——摘编自刘芬《北宋教育政策探析》


(1)依据材料一、二举例说明其中包含了哪些史料类型,并概括西汉前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兴办学校教育的目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教育兴盛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021-11-25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材料二 大众网报道,2018年是孔子诞辰2569年,备受关注的35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即将举行。其中,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于927日晚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办,此外戊戌年祭孔大典将于9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926日至28日,“孔孟之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会议暨中秋儒学会讲将在孔子研究院举办,届时CCTV将进行现场直播。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祭孔活动有哪些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21-03-20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道者,所舒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传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宋朝庆元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党争之下,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整理自《宋明理学》


(1)阅读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指出儒学与当时另一座文化高峰在恢复社会秩序构想上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时期儒学被捧上独尊地位的表现。
(3)阅读材料三并综合所学知识,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
①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一生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朱熹“三札”主张提出的背景。
②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是宋代以后“新儒学”的代表性成果。
试结合朱熹一派命运分析理学地位的变化。
2020-03-30更新 | 2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