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9 题号:9726381
丝路风雨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

——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


(1)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
(2)历史上,丝绸之路虽多次受阻,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通畅。以唐代为例,简要概述丝绸之路保持畅通的原因。
(3)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地位有所下降,简析其下降原因。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材料二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我们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的一方面,并明确宣布“一边倒”。

材料三   1948年杜鲁门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的国家蔓延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来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

——摘自《尼克公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周恩来的外交原则立场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二战”后形成了怎样国际格局?毛泽东这段讲话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和尼克松的分歧是什么?二者有无本质分歧?为什么?
(4)尼克松的话被周恩来、毛泽东所接受,说明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外交原则是什么?
2019-01-26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综合题
唐宋域外交流
材料一: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几大古代世界文明?
(2)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2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别样“历史”

2018年10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了严厉“批评”中国的演讲。批评之前,彭斯先回顾了“历史”:

当我们年轻的国家在独立战争后为我们的出口产品寻找新市场时,中国人民欢迎了满载人参和毛皮的美国商人。

当中国在所谓的“百年屈辱”中遭受侮辱和剥削时,美国拒绝加入并提倡“门户开放”政策,这样我们就可以与中国进行更自由的贸易,并维护他们的主权。

当美国传教士把这个好消息带到中国的时候,他们被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丰富的文化所感动。他们不仅传播了他们的信仰,而且这些传教士还建立了一些中国最早最好的大学。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我们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作为盟国站在一起。在那场战争的余波中,美国确保中国成为联合国宪章的一员,成为战后世界的伟大缔造者。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何美国传教士会“被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丰富的文化所感动”?
(2)请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指出“当中国在所谓的‘百年屈辱’中遭受侮辱和剥削时,美国拒绝加入并提倡‘门户开放’政策,这样我们就可以与中国进行更自由的贸易,并维护他们的主权。”观点中的错误。
(3)如何解读:“在那场战争(二战)的余波中,美国确保中国成为联合国宪章的一员,成为战后世界的伟大缔造者”?
(4)撇开彭斯演讲的背景,就引用的演讲中所涉及历史事实及历史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9-01-21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