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977714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美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三 同意,健康、稳定的中关关系不仅符合中关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
责任,努力实现2l世纪的和平繁荣是重要的……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中美联合声明》(1997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洲的投资,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苏丹能矿部各以50%股份合资建成的公司,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期间在考察该公司时指出,中苏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也促进苏丹建立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为苏丹合理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把本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作出了贡献。事实证明,中苏石油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
2018-12-21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1月,斯大林派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与中共高层就时局和未来建国问题进行了接洽。同年7月刘少奇亦到莫斯科与苏方就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后中方即发表“一边倒”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2月出访苏联。苏联曾在1945年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以维护其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毛泽东此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废除旧约,在平等基础上与苏联签订新的同盟条约。

中苏双方在会谈中产生巨大分歧。斯大林要求旧条约的形式不可修改,而中方则坚持新条约首先在形式上必须全新;苏方希望保留旧条约在中国东北的大部分特权,尤其是掌握纵贯东北的中长铁路,并且继续在旅顺和大连拥有“租让地”,而中方则要求苏联将上述三地的主权和技术设备全部归还中国。

经过激烈争执,苏方做出重大让步,基本认同了中方的主张。中国也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进行了妥协,如允许苏军在面临战争威胁时可以沿中长铁路调兵,但要求苏方口头承诺解放军在战时也可利用西伯利亚铁路进行调动。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斯大林之所以做出大幅度让步,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冷战全面展开的情况下一旦中苏谈判破裂,美国势力即可乘虚而入。而与中国成功结盟则可极大增强已方阵营的实力。对于中国而言,苏联提供的规模空前的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中苏在条约谈判中的分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积极影响。
2021-02-03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外交既是一个国家内政的延续,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和信奉儒家学说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文明的中心,中心之外,便是四夷。国内统治秩序范畴的君臣等级关系,被中国的统治者逐步地运用到了处理中国和东亚各周边国家的活动中。册封与朝贡是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蛮夷小国在与中原王朝保持这种特殊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不少的好处,例如经济上的互市贸易、朝贡之后的丰厚赏赐;安全上可以依仗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政治上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其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中原最高统治者也希望通过与周边诸国的封贡关系来建立自身的藩篱和屏障。

——摘编自《古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碰撞》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怎样的外交观念?概括这一观念产生并得以维持的原因。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体系,面对的是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国对世界问题很少发言。一战爆发后,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可以认为,参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参战使得中国获得了加入战后和会的机会,中国能够参加巴黎和会,阐明自己的现点,在国际舞台上出色的亮相,其本身便是很重要的。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国际地位,一场场前所未有的争国权的斗争充分表明了北洋政府外交思想与实践已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个被忽略的重大转变》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的外交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列举促使北洋政府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材料三   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固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3)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点。
2020-01-11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