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9841512
进取与平和

材料一   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首都居在中央,全国自然舒展的一种和平形态。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文化是无所谓优劣的,各种不同的文化各适宜于对付不同的环境。但是环境不能无变迁,而人们控制环境的方法却变迁的没有这么快。

——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


问题
(1)钱先生“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以你所学的汉唐历史说明理由。
(2)“进取”与“平和”也可以用于形容中国古代文化,例举相应的史实和相关文化的时代背景。

古代文化表现(请使用准确历史名词)时代背景
“进取”
“平和”


(3)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中吕先生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1222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一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打捞出水。“南海一号”在前期考古出水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800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一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一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

——20071222日《南方日报》

材料二   19世纪德国学者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中,描写了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并在一张地图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到:“丝路有陆、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CCTV《丝绸之路探秘》

材料三   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宋朝与东南亚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特别猖獗时则另当别论。

——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1)你认为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
(2)分析“南海一号”沉没前所处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020-12-21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官方市场是南北方经贸联系的重要渠道。边军因制作冬衣御寒、折为军饷和战功奖赏品而需要大量棉织品,其中绝大部分从江南地区贩运而来。官方的茶马互市亦很兴盛,梭布、绸缎等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内容,绝大部分也来自江南。西北地区输入江南地区的则主要是各类毛皮、羊皮、药材等产品。官方市场及边境贸易带来了西北地区商品流通的繁荣及西北商人的活跃,为山陕地区的众多商人日后步入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边境贸易促进了边境城镇的兴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的江南棉布运销西北地区也带来了江南市镇的繁荣。明末松江府须上纳棉布12万余匹之巨,加之政府委派的商人采买,成为织户棉织品最可靠的市场保证。但从长远角度看,它又给江南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惰性,使其无需锐意进取。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据材料,概括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经济联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1-03-17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由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院)联手制件的《国家宝藏》节目,得广泛好评。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博物馆和文物是严肃,沉重的。《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述。节目首次融合了综艺、纪录片、戏剧多种艺术形式,每期节目展示一家博物馆的3件重磅文物,用两分叙事法将文物的“前世今生”串联起来——在国宝的前世部分,由明星守护人饰演历史人物,演绎“前世传奇”深挖文物的历史价值;而与文物有着深厚情缘的普通人则为观众讲述与国宝有关的“今生故事”。《国家宝藏》节目在内容上深度挖掘文物之间的关系、文物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灵活运用当代人熟悉、喜爱的传播方式,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文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能让文化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国家宝藏》让沉睡的“国宝”活起来的价值取向。
2018-04-03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