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先秦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9867485
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注:奢侈华丽)。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先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经济理论

人物经济主张评价
亚当·斯密—1790)在自由竞争环境下,人们凭借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着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者:“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凯恩斯—1946)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投资,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战后资本主义救星”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1)归纳材料一管仲的经济主张,并分析其理由。
(2)分别概括材料二的两种经济主张和产生的背景。
(3)结合史实理解为什么邓小平评价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4)请你提炼上述材料其中蕴含的主题并结合材料史实进行简要论证。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此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历朝历代都兴起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且明期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商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较低。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表明此时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出现在手工业的哪一部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021-06-28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历史上,货币的统一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促进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


材料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


材料四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无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符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无需应现,抵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慎修《晋商盛衰记》


材料五: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信息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
(4)根据材料四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
(5)据材料五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
2016-11-18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原为韩国大商人。在赵国经商期间因结交秦公子子楚,后官至秦国相国,封文信侯。在他二百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大商人子贡,曾经“相鲁、卫”,“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当时,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①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门下都有大量门客。吕不韦自愧不如,便用优厚待遇招揽食客三千人。这些门客为他撰写了二十余万字的《吕氏春秋》。据学者统计,该书大量引用各种文献,如《易》《春秋》《论语》《墨子》《老子》《庄子》以及慎到、曾子等人的著作,“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力图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并提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的观点,认为“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概括文中①②③编号处文句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示例:文句④信息:社会上出现了统一(政令与文化)的倾向。分析:国家长期战乱,人心思定:推动政治和学术的统一。

2018-01-01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