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328667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此后,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历朝历代都兴起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且明期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商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较低。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表明此时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出现在手工业的哪一部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选段歌词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生产经营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017-08-07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2016-11-18更新 | 7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2016-11-27更新 | 6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