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9867508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是在社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命名为“纽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世纪下半叶,纽约人口愈来愈多并成为商业中心,在缺乏劳力的情况下,纽约成为黑奴市场的大本营。


(1)阅读材料,依据所学设想纽约黑奴市场的黑奴是经过怎样的途径被贩运来的。这种贸易方式给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带来了什么影响?

利物浦位于不列颠西海岸,濒临默西河口,面向大西洋。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715年利物浦建成英国第一个船坞,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19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19世纪40—50年代,大约75%—90%的兰开夏的原棉由利物浦输入,到1852年,由利物浦输出的煤为25万吨,铁锭、铁块等325000吨,亚麻25000吨,其他工业品8000吨,陶器54000吨,工业用铜5600吨。可见,利物浦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进出口商港,为英格兰西北部工业腹地提供服务。


(2)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试从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分析19世纪利物浦从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发展成为英国重要贸易港口的原因。

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西方工业文明向传统的农业中国展示其成就与优势的窗口。外商经由买办之手以上海为龙头,建立起商品销售网和原料收购网,倾销西方工业品,掠夺中国的丝茶,并进而加强对华经济渗透,垄断与控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于是租界内外,经营洋货、或为洋人服务的商店越来越多,到19世纪末,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商业中心。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上海是怎样开埠的?开埠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8-11-15更新 | 1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四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
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语阿语其它
22211131812681613359111731213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
(3)根据材料三、四,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2016-11-18更新 | 6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升昌”总号在1860年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

“乃自甲午、庚子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缘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摘编自《平遥票号商》

材料二 随着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 表面看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开动它的印钞机.

——摘编自《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据材料一概括“日升昌”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的原因。
2020-02-22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