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9910998

材料一   丝路贸易中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西域、欧洲、中西亚国家对中国丝绸、茶叶、陶瓷、漆器、金银器皿、铁金属器和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包括中国内地对西方和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皮毛和棉花、蔗糖等生产技术的需求。就中国来说,丝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正是因为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奢侈品、特产品贸易在域外通商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其既能满足统治阶级特殊的消费性需要,还能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封建国家对奢侈品贸易的态度及采取的政策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兴衰存亡,这也是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之一。

——于倩《古丝绸之路贸易规律探析》

材料二   这种人的跨洲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经济上,则首先表现在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橄榄,葡萄等水果带到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物种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世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出现了全球性经济关系。繁荣的三角贸易可谓一个典型的佐证。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及金属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运砂糖、烟草和白银到欧洲。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杨和平《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研究二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异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明朝,朝廷通过海禁与朝贡制度相配合,形成非入贡没有贸易的局面。同时朝廷下令改造民间船只,近海违式船只,皆令拆卸,以五六尺为度,官位印照,听其生理”“禁民间用番香、番货”。在海禁政策下,一些中国南部沿海的商人,组成了武装贸易集团。当时郑芝龙海商集团雄踞海上”“独有南海之利”“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清朝开海后,华商、华侨深入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华人贸易网络。道光二年(1822年),晋商销售到俄国的茶叶贸易额达到万两白银。自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43%~57%都流向了中国。随着西方国家在亚洲贸易圈中角逐与建立统治区,原有的亚洲贸易格局已经被打破,许多东南亚国家被纳入西欧国家控制之下。1741年到1780年,平均每年从中国到达巴达维亚(雅加达)的中国商船数量已从原来的17.7只下降为5.1只。到1889年,在英国市场上华茶数量仅占印度与锡兰(斯里兰卡)茶总和的60%。之后华茶出口持续下降,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难觅踪影。在茶叶贸易衰落之后,徽商再也没有资金来源以支持大规模的长途贩运,其他如典当、木、丝、米等也就相继衰落了,徽州商帮的影响越来越小。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得以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对今天的启示。
2021-07-07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洲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键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
2018-05-28更新 | 6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图(见图8)

材料二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唐宋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呈现对外贸易情况。

(2)根据材料二黄遵宪的《番客篇》诗,指出清朝政府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该政策具有怎样的性质?“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道出了该政策怎样严重的后果?

2018-01-09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