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七年级 期中 2021-12-05 2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来吧,一起走进中学时代!中学时代,黄金时代!迈着轻jié的步伐走进校门,秋天的校园美不胜收。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球,有的在跳绳,各得其所;语文课上,同学们听得入神,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数学课上,同学们钻研着难题,热烈地讨论着,不求甚解……中学时代,理想的风帆一旦扬起,未来就有了落,有了期冀和曙光。


(1)给加点的字注音: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轻jié_____
(3)文段划线处的句号使用不当,请根据语境修改:句号应改为______
(4)文段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美不胜收B.各得其所
C.油然而生D.不求甚解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
(这句话存在语病,应该删去“否”)
B.当我能。看清妈妈的身影时,内心激动极了。
(句中的加点字“能”是个动词)
C.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流下黄色的泪珠里。
(在比喻句中,本体必须出现,因此这个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坚定”和“坚强”虽是同义词,但在用法上有区别,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   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
2021-12-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3.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诗经》《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赴约说“赏光”,称呼自己叫“鄙人”,自己的见解说“拙见”。
D.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深情回忆了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
2021-12-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5. 默写
(1)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子曰:“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7)《论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021-12-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6. 综合性学习
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不少的朋友,初一某班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书签上的赠语,使之形成整齐的句式。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同学们在班级种植地一起种下了象征友谊的小树苗。小树苗立在地里的画面像极了篆文中的“苗”(下图)。由此你给班级种植地起个有寓意的名字。


名字:_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
(3)小语被选为了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但第一次登台主持的小语紧张不已,你会对他说什么?
你想对他说:
2021-12-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专题:学习那些事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 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 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全部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小语正在制作的《朝花夕拾》小报,你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7.小语找来四幅图片,想放在小报右上角的空白处。你认为(     )最合适(     
A.B.C.D.
8.请你谈谈小报中的两种教育给鲁迅的成长带来了的影响。
9.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小语还在网络上搜索到这样一幅漫画,你们展开了交流。


小语:漫画中的人物是谁呀?
你:她是_________
小语:书中与她有关的情节还有哪些?(至少写出2个)
你:_____________
2021-12-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0. 诗歌阅读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12-0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11. 文言文阅读

谢道韫传(节选)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释】:①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②孙恩之难:孙恩,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作乱,四处攻州破府。③厝:同“措”。④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⑤肩舆:乘坐轿子。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①道韫遣婢献之曰查字典法:①白颜色;②明亮;③表白,向……陈述。
②乱兵稍至手杀数人被虏课内积累法:去后
③既闻夫及诸子已贼所害成语解词法:鲜人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乱 兵 稍 至 手 杀 数 人 乃 被 虏
(4)本文主人公是谢道韫,为什么结尾要写孙恩“为之改容,乃不害涛”呢?
2021-1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十、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2. 实用文阅读
【材料一】

①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

②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和祭春神、鞭舂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亦始也)。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③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

④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相关民俗活动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⑤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十三日祭灶,吃关东糖和糖粥等;除夕夜以家庭为单位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吃团圆饭中岁,另外还贴春联、年画、剪纸和放爆竹;正月初一迎神、拜年;初五开小市;十五日元宵节开大市、迎财神、吃元宵、游灯会、猜灯谜等。燃放鞭炮是春节期间辞旧迎新的一项民俗活动。

⑥春节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过好春节是提升亲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选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


【材料二】

①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当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②感恩。远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③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的渴望。

④反省。自上古所形成的祭祀礼俗,伴随着先民们的自我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薄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因此民间有祭灶的习俗,其目的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选自《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略有改动)


【材料三】

小语家的年夜饭菜单

菜名菜品寓意命名分析
龙凤呈祥鳝鱼鸡煲家有喜事,吉祥如意以鳝鱼比龙,以鸡比凤
节节高升竹笋炒年糕事业、学业进一步发展以竹子节节生长比进步,“糕”与“高”谐音。

(1)小语将材料一制作为手抄报,根据内容共设置了三个栏目,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栏目一:春节的起源、流变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春节不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且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B.春节礼俗随时代而变,因此不同时代蕴含的文化精神完全不同。
C.材料一第⑤段加点的“主要”一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二中,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的渴望。
(3)材料三的年夜饭文化体现了材料二哪种文化精神?请简要分析。
(4)补充材料三表格,为小语家推荐一个你熟悉或自创的年夜饭寓意菜。
2021-12-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3. 散文阅读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A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B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经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B我没说话,把母亲推进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⑪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美文,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请你运用朗读技巧,从划波浪线的A、B句中选择一句,说说会做怎样的朗读处理,读出怎样的感情。提示: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停连、重音、语速、语调。
我选_____句,我的处理和理由:_________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十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这世间有许多小美好,就像是小时候吃完药,妈妈塞的一颗糖。那一点点的甜,或许不能完全消褪生活中的苦涩,但是在那一刻,却给我们带来甜蜜、幸福和感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美好,组成了我们人生中,一道道美丽又温情的风景。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寻找、发现并感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温柔。


请以“生活中的小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3)600字左右。(4)认真书写。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2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标点符号
二、选择题
2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三、语言表达
30.65衔接与排序
四、名句名篇默写
5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60.8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宣传标语  劝说词
六、名著阅读
7-90.65鲁迅(1881-1936)  名著导读
七、诗歌鉴赏
100.65其他隋唐作家  诗
八、文言文阅读
110.6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九、现代文阅读
120.65非连续性文本
130.65散文
十、作文
1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