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吉林 九年级 中考真题 2022-07-02 13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真题
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中国绘画的“留白”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4)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01更新 | 6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真题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 养。我们必须要把níng 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
_______             ②níng_______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和B.但C.也D.就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面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01更新 | 161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4.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书以观       致:得到B.援疑       质:询问
C.媵人持沃灌       汤:菜汤D.右备容       臭:香气
5.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求 业 之 精 别 无 他 法 日 专 而 已 矣。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7.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劲不能动。
8.【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9.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2022-07-01更新 | 127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像雪山一样高峻

马力

①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

②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

③玉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

④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主席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

⑤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解放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

⑥勇毅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

⑦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

⑧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部队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

⑨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内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部队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

⑩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染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

⑪渡江成功,站在金沙江北岸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望着滔滔江水、熊熊篝火,吟出了战斗诗篇:

盘江三月燧峰飏,铁马西驰调敌忙。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

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

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⑫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

⑬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雷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

⑭踏过万里山川,红二方面军披着征尘,在烽火中一路向北。红旗指处,出现了西北高原的墚峁沟壑。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队伍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与敌人的激斗中,赢得长征的胜利,书写了宏壮的史诗。

⑮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⑯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比神具有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这性格,这力量,扭转了乾坤。

⑰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

⑱一座纪念馆,建在傍江的冈峦上。我轻步走着,看着。静态的老照片保留着历史影像,用视觉记忆作无声的讲述。我的眼前耳旁,有咆哮的风,有急骤的雨,有驰逐的云,有砰訇的迅雷,有闪光的炮火,有弥漫的战烟。情感的狂澜撞击着时间的巨壁,激起的深沉回响,传向苍茫天野。

⑲红军走过的铁索桥——铁虹桥,悬跨河上。铁链上的木板厚实,铺得平,日光照来,桥面一片白亮。缠着头帕的乡人,挑担背篓,足音落在桥上,又叫流水声掩去。随身闪过的团团鲜翠、簇簇金黄,恰是秋日里的好颜色。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

⑳天风吹荡,阵阵江流声朝前方响去,犹如茶马古道上的铃音那般悠远。

远处,一幅宏阔的画卷在我的心目铺展:奇峻的雪峰,遥入云天。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27日第12版,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为峁。②訇(hōng):拟声词,形容大声。
10.阅读选文,填写下面表格。

画面

感受

(1)

感受到它明亮,生长着希望

(2)

感受到军民情深,彼此信任,相互鼓励
萧克将军望着江水、篝火吟诗的画面

(3)

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攀越雅哈雪山的画面

(4)

11.统观全文,①②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12.选文⑲自然段描写现在石鼓镇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用意是什么?
13.将文题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好不好?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2-07-01更新 | 117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第18期,有删改)

14.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B.“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
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
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15.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16.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17.“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
2022-07-01更新 | 149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8. 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2022-07-01更新 | 146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19. 经典涵情,读书启智。阅读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经典名著,你有哪些收获?请举例说明。(《朝花夕拾》除外)
2022-07-01更新 | 56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20. 2022年,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之际,学校开展“青春·理想·奋斗”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书青春誓词】
(1)下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团员入团宣誓誓词。请将其中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十个字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品青春宣言】
(2)下面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认真品读,写出你的感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抒青春豪情】
(3)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不负青春,勇担使命”演讲稿拟写的提纲,请你仿照句式,帮他将分论点内容补充完整。
青春,当以爱国之心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____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____勇担历史使命。
2022-07-01更新 | 7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1. 作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2022-07-01更新 | 134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

那种才长半尺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谷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

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春日才能猛蹿猛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2022-07-01更新 | 63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85一般词语  单句的成分  修辞手法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文言文阅读
3-90.4宋濂(1310-1381)  读书学习类对比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0-130.4散文
14-170.65事理说明文
五、选择题
180.94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六、名著阅读
190.65名著导读
七、综合性学习
20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汉字临摹  提炼与概括
八、作文
210.65全命题作文
22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