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276 题号:1616135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2.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书以观       致:得到B.援疑       质:询问
C.媵人持沃灌       汤:菜汤D.右备容       臭:香气
3.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求 业 之 精 别 无 他 法 日 专 而 已 矣。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5.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劲不能动。
6.【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7.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2022·吉林·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丙】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夷简怒斥曰:仲淹离问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由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延州诸多夫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吕夷简:北宋丞相。②朋党: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的政治集团。③迁:调动官职。

1.【甲】诗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乙】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则组袍敵衣处其间(     )

(2)臣论盖国家事(     )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吕夷简再次进入相府,皇帝劝诫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遗憾。
B.吕夷简第二次入朝为相,皇帝劝诫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怨恨。
C.吕夷简第二次入朝为相,皇帝告诉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遗憾。
D.吕夷简再次进入相府,皇帝告诉范仲淹让他放下先前的怨恨。
4.【甲】诗中诗人用“(1)_________”一词释了“心远”的涵义;【乙】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宋派叙述自己从师经历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丙】文“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可见其(2)____________的品质。
6.个人行为上的选择体现了人物的情志追求。【甲】诗中体现了诗人(1)_________________的操守;【乙】文中体现了作者内心充实,志向高远;在【丙】文中表现为作者(2)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2023-04-28更新 | 3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箸:调勺和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同舍生皆绮绣(       )   (2)父母岁有裘葛之(       )   (3)人易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从师也     四时景不同B.无从致书     头抢地耳
C.缊袍敝衣处     真无马邪D.足肤皲裂不知 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
B.【甲】“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学馆条件之差,反衬“我”学习的刻苦。
C.【乙】段中“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写出了郑板桥读书的入迷。
D.【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为我所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5.【甲】【乙】两文末尾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2-01-24更新 | 3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准:寇准,自平仲,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后封莱国公。②尔:语气词,表示肯定语气。③罢:免官、停职,这里是被动用法。④严:尊敬。 ⑤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门人弟子其室                   其欣悦
③咏自成都罢还                    ④准莫其意
2.翻译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3.请用“/”符号给画线句子断句。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4.结合甲、乙文,举例分析宋濂和寇准在求学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1-08-02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