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北 九年级 期中 2023-01-14 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手中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漫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颖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⑪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⑫“天儿大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般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⑬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⑭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父亲的表现“我”的情感态度
父亲系好绳子往窗户外爬只是笑笑
父亲要母亲递手套/
带着笑意安慰我们焦急、害怕
父亲要我吃雪糕笑着看我吃完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
3.本文标题为“绳子那头”,绳子的那头到底有什么呢?文章结尾说,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伟大”的理解。

【链接材料】

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人彭士禄,从苏联留学归来,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祖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生前他常说:“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4.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5.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D.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乙】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踩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7.结合原著,试概括甲文中“大堰河”的形象与乙文中祥子的形象。
8.两段选文描述的对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3-0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9. 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句子,完成下面小题。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3)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蕴丰富。
(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苏轼化《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二十四节气开始,到迎客松,再到折柳送别……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中国文化元素大放异彩。(杜甫《月夜忆舍弟》)
(7)《长沙过贾谊宅》中通过时间对比表现出抑郁沉重悲凉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付出才有收获,劳动创造幸福,正所谓:“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绅《悯农》)
2023-01-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
①“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②“举杯”句:《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③吞声:声将发又止。④踯躅:徘徊不前。
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心头的抑郁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B.【乙】诗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向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C.【甲】诗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归隐生活的愿望。
D.【乙】诗充满了一种不敢申诉的内心痛苦,诗人欲以“人生有命,富贵在天”的道理自宽,又以饮酒高歌自遣,却都不能排除内心的愁苦。
1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甲】诗中画横线的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2.请分析一下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023-01-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之酒也(领悟)B.以荒远小邑,如此(尚且)
C.遇事不敢也(疏忽)D.未尝文章(涉及)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不在酒/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四时之不同/至若春和
C.往来而不者/猿则百叫无
D.晚号六一居士/即刮目相看
15.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17.下列对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欧阳修“处江湖之远”,却能将滁州治理得政通人和,可见其“古仁人”之风。
B.【乙】文中欧阳修虽然遭遇仕途坎坷,但仍能以百姓为本,尽力搞好政务,可见其堪称良臣。
C.【甲】文托物言志,处处活脱豁达,令人神往;【乙】文叙事写人,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
D.【甲】【乙】两文都讲究衬托,【甲】文中以山水、鸟和滁人衬托太守,【乙】文以百姓衬托欧阳修。
2023-01-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